“80后”渐成
生于1983年的小陈即将入住亚美利加项目一栋高层住宅。装修时,他惊讶地发现,和他同层的三位邻居都是“80后”。
在调查中,记者发现,小陈遇到的现象并非个案,进入了婚龄的“80后”逐渐成为沈阳楼市购房的主力军。
“80后”云集
楼盘“周周结婚”
22日下午,记者向云腾地产副总经理刘瑛询问销售情况时,电话那端难掩喜悦:“就剩30多套了!”
她所说的是今年五月刚刚推出的浪漫满屋项目,共有400余套房源,刘瑛告诉记者,其中有八成房源都被“80后”购得。“从案名也能看出来,我们主要都是针对年轻人的小户型。从以往的同类项目中,也可以看到,房子入住后的一两年里,每周都有结婚的。”
“给‘80后’筑一个巢”成为铁西区宏发·蜜地项目的宣传口号,“我们一天能卖200多套房子。”代理该楼盘销售的胜道地产顾问执行董事陈牧远如是说。
“经过对区域各方面的分析,我们选择针对年轻人的
项目,结果一期的914套房子只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进入到清盘阶段了。”亚美利加项目营销总监李弈菲告诉记者,“根据我们的销售统计,有85%左右的房源都被‘80后’的年轻一族购买。”
楼市“80后”现象
还将持续
“80后”的购房者缘何能达到如此高的比例?记者联系到沈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处。
一位姓瞿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:“受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,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,20岁~29岁生育旺盛期年轻人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。在未来的几年,婚龄人口不会产生大的变化,有小幅下降趋势,但再往远看,就要看计生政策等多种因素了。”
楼市的需求是多样的,即使有生育高峰,楼市中也有其他需求,“80后”的需求又能占到多大比例呢?
沈阳市房地产开发协会会长赵昱告诉记者,今年有6至8万对适婚者,如果这个人群一半购房,购买户均60平方米的房子,就有180万平方米到240万平方米的消化量,而整体的刚性需求是600万平方米到800万平方米,也就是说,“80后”的婚房需求大概占到了整体刚性需求的三成。
家庭结构变化
促成大量婚房需求
“80后”之所以能成为楼市的主力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“新婚新房”现象。
“现在的年轻人更独立,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条件好起来的人们,新婚时更倾向于离开父母组成独立的家庭。”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立波告诉记者,“传统的家庭就像老舍写的《四世同堂》,但家庭辈分越多,往往矛盾越多,家庭关系越难处理。”
王立波告诉记者,从国际趋势来看,也流行着独立的家庭结构。“目前,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平均家庭人口数已经达到了3.3,也就是父母带着一个孩子生活的独立家庭已经占到大多数。”
核心提示
今年适婚者:有6至8万对。
购房需求:适婚人群中一半购房,购买户均60平方米的房子,就有180万平方米到240万平方米的消化量。
购房整体刚性需求:600万平方米到800万平方米。
“80后”的婚房需求所占比例:约占整体刚性需求的三成。
|